在医院内科的诊疗工作中,“无为”并非是无所作为,而是一种蕴含着深刻医学哲理与人文关怀的理念。
内科疾病纷繁复杂,涉及人体各个系统,面对一些病症,有时候适当的“无为”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,比如对于一些功能性疾病,像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肠易激综合征等,患者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,但经过详细检查却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,过度的药物干预可能不仅无法缓解症状,反而会给患者带来药物副作用等额外负担,这时候,医生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导,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本质,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保持良好心态等自身调节的方式来缓解症状,这种不过度用药、不过度干预的“无为”态度,实际上是尊重人体自身的修复和调节能力,让身体在自然的状态下逐渐恢复平衡。
再如,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管理中,“无为”也有着重要意义,以高血压患者为例,很多患者急于追求血压快速降至正常范围,频繁更换降压药物或者加大药物剂量,血压的波动过大或者降得过快并不一定有利于病情稳定,反而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制定合理的降压方案,强调平稳降压的重要性,这里的“无为”就是不盲目追求短期内血压的过度下降,而是注重长期的血压管理,让血压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范围内波动,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。
在医患沟通中,“无为”同样体现出智慧,当患者对病情过度焦虑、反复询问一些已经详细解释过的问题时,医生需要耐心倾听,给予情感上的支持,而不是一味地重复讲解医学知识。“无为”是一种包容和理解,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,从而缓解其焦虑情绪,更有利于配合治疗。
“无为”并非是完全的不作为,而是在遵循医学规律和患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,把握好干预的度,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,既要积极地诊断和治疗疾病,又要避免过度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,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,应不断领悟“无为”的内涵,将其融入到诊疗过程中,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、合理、人性化的医疗服务,让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,真正受益于这种智慧的医疗理念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