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,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,以其突然出现又迅速消退的风团样皮疹为显著特征,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。
荨麻疹的症状表现较为多样,风团通常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,可为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颜色可呈苍白、淡红或鲜红色,周围常有红晕,这些风团往往会伴有剧烈的瘙痒,让患者忍不住搔抓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部分患者除了皮肤症状外,还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,表现为眼睑、口唇、外生殖器等部位的局限性肿胀,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道症状,如呼吸困难、喘息等,以及胃肠道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这种情况被称为急性荨麻疹伴发全身症状,需要紧急就医处理。
荨麻疹的成因复杂多样,食物因素是常见的诱因之一,像鱼虾、蟹贝、肉类、牛奶和蛋类等动物性蛋白,某些植物如草莓、可可、番茄和葱蒜等,以及一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、柠檬黄、安息香酸盐、亚硫酸盐等都可能引发,感染也是重要的原因,各种病毒感染(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、肝炎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)、细菌感染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、扁桃体炎、慢性中耳炎、鼻窦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)、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都有可能诱发,药物同样不可忽视,常见引起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、血清制剂、各种疫苗、呋喃唑酮和磺胺等,药物中含有致敏原的辅料(如山梨醇、苯丙烯酸等)也可能导致发病,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也可诱发,如花粉、动物皮屑、粉尘、真菌孢子、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,动物接触物如唾液或精液、昆虫叮蛰、毒毛虫刺激、某些植物和动物毛发(如羊毛)等,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精神因素、内分泌改变、物理因素(如冷、热、日光、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)等也与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。
对于荨麻疹的治疗,首先要尽可能找到并去除病因,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是关键,在药物治疗方面,抗组胺药物是主要的治疗药物,它能有效缓解瘙痒、减轻风团症状,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,可选用第一代抗组胺药,如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等,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,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,副作用相对较少,安全性更高,是临床常用药物,对于病情严重、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,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,以迅速控制症状。
荨麻疹虽然较为常见,但通过正确的认识、积极寻找病因并合理治疗,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,恢复健康的生活,希望大家对荨麻疹有更深入的了解,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。
添加新评论